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牵手顶尖名校 培育青年精英 | 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UK003剑桥研习回顾

发布时间: 2024-06-21

沉浸式提升全球胜任力

       在全球化浪潮中,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UK003的立达学子在英国剑桥大学深刻领悟了全球胜任力的精髓。这不仅是迈向顶级科研能力的关键,更是跨文化沟通、问题解决能力和全球视野的综合体现。通过沉浸式体验,学子们深刻领悟了多项未来社会必需的核心能力。让我们一起回顾立达学子们在剑桥研习的精彩瞬间吧!


学术之旅:学海无涯


01人物名片:
       Alan Macfarlane,教授,英国杰出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人类学会会员,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人类学科学终身荣誉教授。

02人物名片:
        Peter Jones,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重要研究员,曾任剑桥大学图书管理员。从事中世纪医学与科学的研究,在医学图像制作、医学书籍以及医学信息传播方面成就颇高。曾参与由尼克·霍普伍德领导的韦康信托战略奖励项目“从生殖到生育”。

       为欢迎青年领袖训练营UK003的同学们, Alan Macfarlane和Peter Jones两位教授对国王学院作了简要的介绍。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简称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是剑桥大学内最负盛名的学院之一。它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因此得名“国王”学院。学院最初创立时只有1名院长和70名学生,且全部来自伊顿公学,专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设立。国王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开放的学风在剑桥大学中独树一帜,不仅让剑桥大学师生引以为傲,也是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王学院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国王学院礼拜堂。这座建筑的尖塔高耸入云,其哥特式建筑风格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成为了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学院的主要入口是雄伟的19世纪哥特式门楼,是建筑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学术方面,国王学院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学风较为开放,80%的学生都来自英国的政府学校,而非富豪子弟。学院还以创新闻名,例如,在正式的晚宴上,师生们无需穿黑色学袍,也没有专为导师们设立的高桌,更无须在导师们入场时起立肃穆。这种对学问而非服饰和虚礼的尊重,正是国王学院精神的体现。

       此外,国王学院还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包括一个馆藏约13万件物品的图书馆和两个分别收藏学院历史文件和与学院有关人士私人物件的档案馆。国王学院研究中心于1964年成立,为学院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进行私人研究的场所。学院还拥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为师生们提供了宁静的学习与休闲环境。

       国王学院的历史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最引以为傲的历史事件之一是1689年,学院的师生们成功抵制了国王任命来自三一学院的牛顿担任国王学院院长的命令,这充分显示了国王学院的尊严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03人物名片:
       Oliver Hargrave,牛津大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中国传统研究专业,现供职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及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

       Oliver Hargrave博士从剑桥大学的历史讲起,对比了中西文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异同,在场同学们彷佛进入到一场奇妙的历史穿梭,在厚重历史底蕴的衬托下体味文化的迷人魅力。
       剑桥大学是英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依照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模式,创办了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这所学院设有一位院长和十四名院士,是一个高级大学生机构,其模式参照了巴黎索邦学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桥大学的学院数量逐渐增加。1370年前后,剑桥大学新增了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冈维尔学堂等学院,学院总数达到八所。到1500年前后,剑桥大学的学院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了十几所。
       如今,在教会、王室和学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剑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0余所独立自治学院的大规模世界性大学。包括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圣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皇后学院、彼得学院、基督学院、克莱尔学院等。这些学院建于不同时期,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但大多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

       在剑桥大学的学术殿堂里,Claire老师化身思维与智慧的引路人,从人工智能发展与ChatGPT在人机对话、自然语言处理、大范围情感需求分析、教育辅助、金融分析以及智能生活助手等领域的应用扩展到科技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风险,讲座的最后,Claire老师勉励大家努力提升学术科研修养,珍惜学术诚信。

       连日来在剑桥大学开展的系列讲座,充分激发了同学们求知求学的动力,不断挖掘独立思考的潜能,进一步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职业路径甚至人生道路,实则都是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行为习惯的体现。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索、细节处的精益求精、批判性思维的保持和贯彻,都是迈向成功的关键素养能力。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拓宽了整个训练营同学们的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研究向往和对文化交往的热爱与追求。


李约瑟之问:挑战与反思

       李约瑟研究所的赵静一老师,带领剑桥-青年领袖训练营UK003团的同学们一同遍览了高精尖技术的前沿成果,结合李约瑟博士提出的“李约瑟之问”激发大家对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学关系的深入反思。

       李约瑟之问,又称李约瑟难题,是一个深具历史底蕴与科技内涵的问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问题的核心在于探讨:“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为人们深入理解中国科技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考方向,也对今天思考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交流和讨论中,大家认识到,科技创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紧密相连,身为中国青年,需要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推动科技创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思维碰撞:头脑风暴

      在剑桥的咖啡厅里,训练营同学们与导师Claire围坐一堂,就各自的研究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不同思想的碰撞如火花般迸发,彰显出立达学子们独特的学术风采。


学子心声

              “剑桥之行,如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新的发现和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基础与外语学院 李欣栩



       此次游学的课程丰富,带着我开启了学术之门。我学会了确定研究主题,搜集、分析文献,组织文章结构。我还发现我对于问题研究的细心和耐心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交流互动更是无限激发了我的思考。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更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对知识的追求欲望。

            ——财经学院 康雨轩


剑桥生活:文化交融


       时光荏苒,剑桥的学习时光深深镌刻在大家的记忆中,成为受益终生的宝贵经历。青年学生们不仅接受了科学知识的洗礼,拓展了全球视野,更是锤炼了优秀品质与意志。相信他们将怀着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并肩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迎接世界变化与多元挑战的风浪,继续书写属于青年的精彩篇章!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亭公路1788号

电话:021-57805678 学校全称:上海立达学院有限公司

传真:021-57802566 招生代码:12587

京ICP备20031688号

Copyright 2013 上海立达学院 / SHANGHAI LIDA UNIVERSITY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4:08:00